哪些问题是考研前不知道考研后才知道的?
又到一年大三下啊,又有多少满腹经纶的萌新们准备踏上考研路,作为一个已上岸学姐(一志愿某985,差4分调剂后录取),想给100个问号的小白们说一点如何避免陷入调剂的“坑”!~ 我是文科考生,普通本科出身,在校期间也没有什么突出成绩,想通过考研来更新一下现状,一路走来,披荆斩棘,感触颇多,回想当年咋没人跟我说说呢……
一、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
说来说去,择校、专业,是不得不cue的首要问题。考研不像高考,成绩出来,你可以填报三个学校不同专业,根据分数,自主填报,主动权在自己手上。而考研则不是,10月初你在研招网上确认填报志愿,只有一个学校一个专业,你是冲着一个目标去的,能否如愿录取,主动权在学校。
很多萌新们一上来看过太多“平凡出身,逆袭985、211高校”等类似的这种羡慕死的文章,不分青红皂白,直接冲985,天呐我真想敲醒你们的小脑瓜,这上岸背后的辛酸(有多少是不是二战或者往届生你知道吗?),认清自己很重要,真的。
况且大多数名校自主出题专业课压分,如果你还不能在其他科目上扳回一点,就算过了国家线调剂都难,你的本科背景在那里摆着呢不是吗。千万不要凭一腔热血,现实是骨感的。
SO,KNOW YOURSELF.
二、效率当先,其他靠边
我见过太多学弟学妹们说,“我在自习室看见XX从早学到晚,还有我室友晚上回去了在床上打着灯继续奋战……”,那我不能输,我也要早上5点起,晚上熬夜学到2点。啊,救命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喝再多热水也补不上营养。
有些学霸效率高到学习3小时是你要学习6小时的量,你能说人家不努力吗?每个人学习都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背政治答题,有些人清早背,有些人晚上吃完晚饭背,还有人逼自己在太阳底下背等等,真正掌握了知识才是实在。
考研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,不要天天把眼睛架在别人身上,本来水平就良莠不齐,找到专属自己的节奏才是最关键的。
说说我吧,我暑假留校考研,炎炎夏日,白天的室外简直是烈火挠心,所以我会清早起床,大概5点半,洗漱半个小时,6点10分出门,到食堂和小伙伴吃个饭,早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呀,一般花个20分钟,这时候我会打开手机听新闻,人民日报的公众号有FM和新闻两个小程序,大概浏览一下今日要闻,因为我考的专二就是中国及世界文化要略相关的,当然了,理科的考生多了解了解热点新闻,对政治答题也有很大帮助的。中午我选择在自习室小憩一会,就在桌子上趴一趴,这个我不提倡啊,因为每个人状态不同,根据自身的情况定就好,但我坚持推崇“午睡”,是对下午复习良好状态的尊重。晚上学习到9点半左右,再和小伙伴一起结伴回寝室,睡前半小时我一般会整理一下今日的学习项目,遇到还是不能记熟背熟的,会记录一下,明天像“滚雪球”式的再巩固一轮。
(公众号:人民日报)
我呢,因为刚进入7月时,多次被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扰乱,坦白说,效率是不太高的,有时候学习个2小时,就觉得脑子爆炸,定力不足,有时候计划也没有很好的完成。于是找过朋友督促,或者每2小时换一个科目复习,或者站起来走走,但效果都一般,毕竟自己都管不住自己,朋友也投入她的科目,哪会一门心思监督你呢?7月,天气也很热,心态也有点崩了,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种感觉,浮躁的时候看什么都是空白的,效率非常低,就更着急。所以我当时意识到自己的情况,暂停了一会复习,调整自己的心态,开始反思问题出现在哪里。后面想了很久,还是决定报班,当然以我自己的情况,是真心希望有人能帮助我的,经济状况也是要考虑。在网上看了很久,也问了咨询了考上研的学长学姐,还有一些研友,还有老师。最后我报了惊呼网的通关计划,我自己遵循的就是适合自己的网课,提分最重要。后面联系了那边的老师,我做了基础测试,他就给我发了一份适合我的学习计划,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像没那么乱了,因为知识点都被细分下来了。对我来说,有一个比较好的点就是有专门的答疑老师,之前自己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的,人都畏难,会有惰性,我就很容易放弃,我还自责,有时真的是没救了,有了答疑的老师话,自己问题至少堆得少一些,心理负担也会轻些。总之,这次网课给我很大的帮助~算是救我于水火吧!效率提高,后面心也慢慢静下来了,克服了浮躁。
三、没有规划的复习意义不大
“拖延症”是当代学生们的恶臭习惯,一件事明明下午要完成,却一而再、再而三拖拖拖,拖拖拉拉,心里想着反正不急,在大学里养成的这种,不到deadline不交的习惯,等你上了研究生就会被狠狠打耳光!
试问会有一个成功上岸的考研狗,但凡说到经验,肯定会提到“计划、规划”,比如你的考研时长是6、7个月,那么以月为一个大周期,前期(6、7、8月),中期(9、10月),后期(11、12月),大周期里再列出小周期,以星期为单位,详细化。至于星期再往后的小小周期,则可以以天为单位,甚至半天。只有把一个目标拆成若干个小目标,以大化小,以繁化简,你才能一步步走踏实。
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”
考研期间变故太多,打个比方,最常见的,你本来打算下午学习完第4章节,中途因为困意十足,或者班里突然要补课、交材料、查寝等等,到了晚上你还停留在第4章开头,晚上背书的计划也被迫拖后……
所以说,人是活的,计划是死的,灵活多变的微调计划,是一个考研党的必备素质。其实一开始我也领悟不了,在上网课的时候,教务老师每次在我遇到变故的时候,会第一时间帮我调整当前计划,比如原本下午2小时的一套英语真题,因为耽搁,会让我尽可能的挤出这周末休息时间完成,不会改变晚上的原计划,免得使明日的计划也被迫change。这一点我觉得很值得我学习,而且他们的老师针对我这种严重拖延症患者,监督的很频繁,每个星期都要联系我很多次,让我在该做的时间里做该做的事儿~
四、不要一味套用别人的成功之法
有很多学弟学妹们会在各种考研论坛跪求我出什么经验贴,而且他们真的会仔仔细细的研究每一个字,甚至你加了他们之后,他会详细问你每一天的学习是怎么安排的。其实对于这部分萌新,我想说的就是,成功之路千千万,不是独木桥,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,基础大不相同,尽管终点是一样的,过程必然截然不同啊!
一味的找寻前人的经验,照搬照抄,真的最后会死的很惨。
我刚开始复习专业课的时候,也听学姐说过,把书理解一遍了就可以边刷题边找问题,再回到书上去找答案。我照搬她的做法,做了半个月后,我发现,我的脑子是一锅粥,糊了……因为跨专业,本身对专业课知识就半生半熟,这时候就拿出真题去做,效果几乎为零。学姐说的理解一遍,是因为这本书她大学就系统学习过,并且学的比较扎实,翻阅一遍后就能差不多印在心里,而我则不然,我基础差,看了一遍后只能理解40%,必须要继续巩固到80%才能刷真题。
制定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,特别是在很多人大学期间根本没有浸入式的学习过,他连自己的“学习作息”都一无所知,怎么能又快又好的制定呢?
考研大部分学科是4门科目嘛,我当时跟了网课,开始教务老师会给我做一份测试,大概都是根据历年的考点来的,之后会衡量设置的计划是否真正受用我,每一节课再分成很多小关卡,一点点渗入,过关,所以比较扎实。
所以,个人觉得考研要实事求是,客观分析自己的情况,再复习比较好~经验可以借鉴,但还是要适合自己~
五、不要盯着去年,眼光要长远辽阔
考研情况多变,不能只关注去年的分数线,等到分数线暴涨你才措手不及。比如,19年的经济类暴涨15分,(下图),谁呢想到呢?你以为自己够优秀了,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,比你优秀还努力还分高的人多了去了。
别只盯着自己报考院校的真题,把眼光放远,去看看报考院校所在省的其他院校真题,他们的出题习惯、套路,因为专家们也许会一起交流,兄弟院校之间有时也会交流,互相学习,借鉴一下别人的题目,打开新的思路,对你肯定会有帮助的。
尽自己最大的可能,考一个最高的分。
考研有时候是碰运气的,尤其是自主出题的“34所”院校,分数线会根据当年整体分数线或者难易程度上下波动的,可能一下子上涨20、30分,你要想保证自己的优势必须考一个足够高的分儿,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云淡风轻,露出胜利者的自信和坦然。
况且现在过了初试还有复试,你如果压线进入复试,再加上本科背景一般,很难逆袭翻身。不要觉得我说的现实,自己去查查往年录取的名单和分数,往往复试被刷下来的都是垫底进入复试的,现在大多院校的比例1:3、1“1:1.5’”,差额录取,很残酷,也很公平,若你真有实力,很优秀,逆袭也不是不可能。只是我们都要做有把握的事情,稳操胜券。初试能有一个高分,还是比较稳的。
六、要做就要坚持到底
坚持就是胜利,考研是一场持久战,不像考编、考各种资格证书,可能你努力个3、4个月,就能上岸。考研能坚持到最后一天的都是winner了,真的,大多数都能成功录取。
这个坚持到底,少不了自己的严格要求。但凡做一件事就要做好,做到位。每年考场上常常会出现弃考,甚至他可能就坐在你的旁边,会严重影响你的答题,我记得去年我考试的时候,英语,我也不知道他是1或2,从开始答题过了20分钟左右,就开始疯狂翻卷子,哗啦啦的,挪椅子,转笔,坐立不安,东张西望,我的余光可以很清楚地瞄到他的一举一动,果不其然第二天专业课的下午场,直接没来,弃考。这是中途弃考,还有更甚者,报了名,从第一场政治开始,就没有出现过。(????)
我们都是20多岁的人了,既然决定考研了,就不要轻言放弃,哪怕你中间出现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,也不要自己认输,不走完全程,谁能笑到最后谁又知道呢?
所以,一个能坚持到底的考研狗,结局不会太差的。
七、考研不是好学生的专利
这真的也是不经历考研不会明白的一点了。很多本科出身于985、211高校的人,都会选择保研这条路,也就是推免,根本不挤这趟水。而普通出身的学生们,尤其是平时成绩不那么突出的人会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差,压根就不想考研改变命运,这真的是天大的误区。
我身边的好朋友,大学期间不夸张的说,专业课班级垫底,常年逃课,甚至不怎么学习,她考研选择了跨专业(法硕),第一志愿还是华科一个985,谁都没想到,她真的录取了,她真的成功了!
考研不是好学生的专利,这句话也是通关计划的辅导老师一直在鼓励我的话,说实话,我本科期间成绩一般般,不算突出,第一志愿又选择了一个不错的自主出题院校,困难重重,门槛高,常常刷完题没了自信,回寝室丧气沉沉,老师会1V1的给我鼓劲,叫我一步步慢慢来,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,有不会的那就沉下心地学……在他的不定时、不间断支持下,我下定决心不让自己失望,才最后能如愿录取。
八、踏踏实实,因为每一步都很重要
初试是笔试答题,按照自身的复习计划一步步走,老师给你布置的课后作业一定要全盘吸收,搞懂每一个知识点,转化成自己的东西,文科类的如果不是硬性答案,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。理科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,草稿纸多画几笔,都可能是你考场上的救命稻草。
有些人因为大四上的实习,把整个考研进程压缩到3个月,10、11、12月,加上暑假又没有确定考研,整整浪费了3个月的时间,导致最后失败。
有些人因为一边复习,一边想着工作机会,四处投简历,去面试,考编、考公务员、校招等等活动他一个不漏,看似很忙碌,其实这忙来忙去,一头也没顾上,到最后,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有些人因为不愿放弃睡懒觉,早晨硬要拖到9、10点才起床,一到了冬天,甚至直接睡一上午,等中午太阳出来暖和一点才出门,生生浪费掉一日之晨……
下面这是初试之后,复试、调剂到录取的流程图,你们可以看到从初试结束,人就被分成了三等,唯有手握高分的人才能不耽搁、顺顺利利摘得录取的桂冠,其他两部分人都要两手准备,一志愿和调剂。
我总说初试结束才是梦醒了,你必须要面对更加现实的选择。
只有每一步都走的坚实,才能在每一次停顿的时候不必担惊受怕!
九、千万不要被说不清、道不明的感情纠缠
一个例子——考研自习室里常有情侣一起学习,好起来看上去很和谐,一起来,一起走,还可以互相监督。而感情哪来的风平浪静,男女之情,难免少不了摩擦,每次一闹的不愉快,女生脸上最明显。情绪不高,一整个下午都趴在桌上,男朋友坐在对面,看着女朋友一脸无奈,能复习的进去吗?
我不信。
既然无法避免这样的事情,何苦在该拼搏的时候在一起相互折磨呢?
哦对了,如今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情侣一起考上XX大学,一起优秀之类的新闻,这简直就跟中了彩票大奖一样少之又少,才会被新闻报道啊。如果真的有为对方考虑,不如分开考研,互不干扰是最好的选择。小情侣们不要打我,我觉得这样好些!
分界线——————-
研究生生活不光只是秃头、写论文、熬夜……
很多人考研前就觉得研究生嘛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年纪轻轻,秃了顶,一副死读书的形象,其实大不然啊!
当你得到了研究生这个平台后,你能结识的小伙伴会有更高的眼界和层次,学校里的各种活动会对研究生vip通道,maybe是怕我们写论文写傻了吧,研一各种讲座扑面而来,有时候学校里会来一些业界大大讲座,会议厅可以说是人满为患,平日除了专业课,还有各种各样的院里组织的活动,课上team合作部分的作业非常多,看论文、文选,写论文……研二作为专硕狗需要开始实习及最后的论文。
对了,导师除了“热情款待”你,相爱相杀才是主题歌!!
总之,只有你想不到的研究生生活……没有不会发生的故事……。本研狗现在焦头烂额,一边老师催着论文,一边准备去实习和兼职,还面临着未来就业的鸭梨,考研不容易,做一个研究僧更不容易啊,但还是咬牙坚持!!
哦对了,最后我还想啰嗦几句!
复习的小伙伴,真的要坚持下去,研究生生活还是很美好的!真的!
复习效率低,真的可以向别人求助,不论是学长学姐,还是老师,还是网课。
初试分真的很重要!!能考高就考高点!!
不忘初心,奋力拼搏,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辜负你的!!加油!!